点赞好家风 聆听科大学员的家风故事(聆听科大学员的家风故事)
伟大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
凝聚成瑰宝
亿万军人家庭的倾情奉献
沉淀为家风
两者交融
浇筑成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
今天
共同聆听
科大学员们的家风故事
志不求易,事不避难
“冬天零下二十多度,手冻得扣子都解不开。”“紫外线强,嘴唇被‘烧’得皲裂出血。”都说戍边苦,三十年前,学员刘浩楠的父亲刘永刚却毅然申请进藏。高原上,每次训练,他都拼命“榨干”自己,一次负重训练,直至体力透支晕倒在地;边境演习时,他自告奋勇,“出战”极危险的“哑弹排除”任务,荣立三等功。
“志不求易,事不避难”。父亲的选择和坚持一直激励着刘浩楠。入学后,刘浩楠紧跟父亲步伐,投身强军事业。去年盛夏,作为学院的一名仪仗兵,刘浩楠保障长沙校区三号院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”升旗仪式,时间紧任务重。正午烈日暴晒,他顶着高温在广场上刻苦加练。“衬衫一拧,哗啦出水。”毒日如火,汗珠子止不住地往外冒。任务结束后,他“黑了几度”,却毫无怨言。
勤勉踏实,敬业爱岗
“甩开膀子拼命干,汗流尽,血流干……”一锤又一锤,铁具的闷响声回荡在林海雪原。学员周安星的爷爷周正文曾是工程兵,从军十五年,凿山洞、建基地、修油库……他总是冲锋在前。经年累月的高强度劳作,给他的双手留下厚厚一层老茧,肩膀也因常担重物而变了形。薪火相传,周安星的父亲周国斌接过这身军装,在炊事班的两年,每天从凌晨四点忙到晚上九点,全心全意保障连队伙食,受到战友一致好评。
深受“勤勉踏实,敬业爱岗”的家风影响,周安星接过参军入伍接力棒,考入了国防科技大学。入校后,周安星担任大学物理课代表,他不仅对自己的学习分秒必争,帮助同学时,也从不吝惜时间,甚至自愿牺牲休整,为全队整理知识清单,收集经典题型。周末学习室里总能看到他辅导同学的身影。到了期末,他还化身“小教员”,常“答疑”到深夜。在他的带领下,全队对大学物理学习兴趣高涨。
坚守职责,勇于担当
疫情期间,学员张汤浩然的母亲汤芳冲在一线,不分昼夜地往来于检测点与实验室,制定疫情防控方案,优化检测手段。脸上的护目镜压痕是最美的勋章。
自穿上军装,张汤浩然也有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。科研中,为得到满意的数据,他花费大量时间重设实验;竞赛时,作为组长的他敢于啃最硬的骨头;岗位上,他坚决落实组织指示,将连队当作家来守护。
坚韧不拔,逆势扬帆
汶川抗震救灾、芦山抗震救灾……章杲炜的父亲章永东“战功显赫”,参与的重大军事行动达20多项。某次抗震救灾中,章永东因公负伤,高位瘫痪。突来的变故未能消沉他的意志,“当兵哪有不流血的,一切向前看!”他常教育儿子要坚韧不拔。
入学以来,章杲炜鲜言放弃,敢于逆势扬帆。对程序一窍不通,就多请教多加班,如今已能独立编译单片机程序;长跑不及格,就趁夜加练,3公里从18分半提升至11分半;入校时羞涩腼腆,如今已成长为敢说敢做的模拟连骨干。父亲的言传身教,是章杲炜前行的动力之源。
以身示范,坚守信仰
怀化周边的某个小村庄,成了学员李思微的母亲伍玲的第二个家。作为一名扶贫干部,一有空闲,伍玲就会到贫困户家中走访,深入了解他们的困难、需求。回来后,便不顾严寒酷暑,为他们四处奔波,申请优惠政策。“他们就和我自己的兄弟是一样的,看到他们过得好了,我心里就开心。”带领身边人过上更好的生活,是党员伍玲的人生追求。
母亲伍玲常常告诫李思微:要以身示范,坚守信仰。进入科大后,李思微一直担任班长。在她的带领下,全班团结互助,亲如姐妹,不仅在学习上奋勇争先,包揽多项国际、国内大奖,干净整洁的内务更是她们靓丽的名片。而遇到烦心事,大家总是围坐一处,倾听倾诉,一切困难便迎刃而解。
从严要求,无私奉献
“守万家灯火,护山河无恙”这是格泽诺桑的母亲汪生莲的座右铭。作为警察,每次保障青海湖环湖自行车赛的治安时,她都要在强光下伫立数小时,身上多处晒红晒伤,连续十七次赛事保障,她未曾缺席一次。
格泽诺桑从小就被母亲这种“从严要求,无私奉献”的精神所感染。入学以来,他积极承担各项活动的保障任务。担任校篮球赛技术保障时,尽管天气炎热,格泽诺桑仍顶着烈日,对场上运动员的一举一动保持高度关注。一场比赛下来,迷彩早就湿透了,他却始终笑意盈盈。
严于律己,砥砺拼搏
1962年,学员郭秉鑫的外公朱清华参军入伍。刚入连,朱清华的体能成绩优异,但他并不满足,通过不懈训练,实现了从突出到拔尖的蜕变。全军大比武时,朱清华当选所在连的推荐班班长,当时他背部有伤,却依旧在比赛中发挥神勇,带队斩获全师第一,朱清华也获评“军队特等炮手”。
郭秉鑫了解了外公在部队“严于律己”的故事后,便决心从军报国。考入国防科大后,他对自己的要求从未松懈。郭秉鑫对战略研究下了狠功夫,常缠着教员请教,周末在图书馆一泡就是一下午,还曾因一段文字“不对味儿”,反复改十几遍,甚至为了追求效果,推翻原稿重新撰写。凭着这股“拼”劲儿,如今,郭秉鑫已在中央级媒体上稿十余篇。
艰苦朴素,克勤克俭
陈捷恺的父亲陈镇洪17岁因为意外导致偏瘫,但他依然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了家庭的重担。他平时十分节俭,一次,他一大早骑自行车,载着400斤土豆赶集,到黄昏卖了20多元,却仍不舍买一毛钱的米粉做晚餐。一件蓝外套,更是穿了12年不肯丢弃。
进入科大后,陈捷恺每笔津贴都小心收存,每个月只留一两百购买生活必需品。足球训练之余,陈捷恺会收集球场边被遗弃的饮料瓶,交给保洁人员。陈捷恺并不在意旁人异样的目光,“勤俭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永不过时”,他希望“勤俭”的精神能伴他终生。
文字 | 张峰源 李润琪 苏佳慧
图片 | 周安星 张汤浩然 陈泉瑞
章杲炜 格泽诺桑 郭秉鑫
柯君 陈捷恺 李思微
素材 | 刘浩楠 何姝妍 杨晓康 肖航宇 李政
编辑 | 许鑫
,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、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